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藝文情報
2013年10月3日 16:29
文/陳樂融
絕對是值得推薦的齊柏林導演空拍紀錄片,五年籌備,歷經投資單位改變,耗資9千萬台幣,11月1日終於要進戲院。
進戲院的時機,剛好遇上台灣瀰漫著反政府的躁動中。這是電影行銷的催化劑,抑或現實關於民生議題的太多醜惡,反而削弱了人們去見證更複雜的環境議題?
畫面彌足珍貴,畢竟空拍耗時耗錢,但編劇文字的掌握大有商榷空間。問題主要在影片定位。
一開始,以為是類似許多國際級(主要由歐美拍攝的)紀錄片,影像極強,話少但言必富哲理與詩意;即便介紹數據和資料,也善用字卡、字幕而未必都以人聲旁白。
當台灣珍奇的地形地貌過後,轉入農漁業工作場域,旁白竟開始出現一般電視紀錄片等級的歌詠。舞文弄墨得甚至有點像主旋律宣傳片?
繼之,工業汙染和濫墾濫伐現形,語氣一轉,變成環保社運口吻。自此類似的基調延續了影片大部分時間,我知道這不會是「盧貝松之搶救地球」(Home)或「我們的地球」(Earth)這種同樣描述地球困境但遠為節制的紀錄片,而是對台灣愛深責切的高分貝喊話。
本片主要出資者是幾間台灣高科技業設立的基金會。但我們要知道眾多代工起家的高科技業者,不惟享受超級稅負優惠至今,對環保政策與治理也難稱友善。
本片批判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經營模式,一直到國家經濟政策,把問題拉到價值觀的問難,也讓觀後其實備感無力無奈。(圖/中央社)
片中不斷檢討:我們沒看見,就以為問題不存在(如水泥業在東部的破壞、養殖業對地層下陷的影響、高山茶高麗菜檳榔樹對水土的威脅等)。所以要我們「看見」。
但現在看見了,但我們走出戲院,仍回到高耗能的現代社會、不斷刺激生產-消費-再生產的發展模式,仍面臨政府、大企業、中小企業到貧中下階級都以利益為先、生存為先、我自己活下去為先的緊箍咒。
我們的水庫還在繼續放任砂石化,我們官員的腦袋還在水泥化,我們政府(不管哪一黨上台)還在鞏固科技業與重工業為首的經濟體,我們從中央到地方還在創造許多無效、無正義更無悲憫的土地徵收與園區神話,有權有勢者還在向無權無勢者有效率地傾軋與「資源重分配」──而非人格的天空、河流、山脈、海岸、樹木,不正是在人類政治上最無權無勢的一方嗎? (接下一頁)
關鍵字: 電影 評論 時事 空拍 吳念真 紀錄片 齊柏林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2016韓劇推薦好看的 , 學校2015 韓劇 線上看 , 2015韓劇排行榜前十名2016韓劇排行榜前十名 , 好看的韓劇推薦 , 2016韓劇收視率 , 韓劇推薦 , 2017好看的韓劇推薦 ,
jmuko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