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批踢踢實業坊 PC_Shopping 板
 
Book your hotel early for a discount!

You can reap the rewards with great discounts at participating Pullman, M Gallery, Grand Mercure, Novotel, Mercure, ibis and Formule 1 hotels.
From our sponsors
[測試] 撼訊 TurboDuo R9 270X,實測觀點
Jan 19th 2014, 19:28, by kill0210

作者kill0210 (Pein)

看板PC_Shopping

標題[測試] 撼訊 TurboDuo R9 270X,實測觀點

時間Sun Jan 19 19:28:02 2014

撼訊在 AMD Radeon R9 270X 這個系列中,投入的產品非常多,像是最普通的 Regular 系列、這一次的 TurboDuo 系列、高一階的極速+ 系列,到最高級別的 DEVIL 系列,撇開最高階的 DEVIL 不談,畢竟產品價格最高、價差最大,其他三款產品的價格都是非常接近的,Regular 系列更是與極速+ 系列只差了 300 元台幣,現在又要在其中插上一款 TurboDuo 產品,且款款設計皆不同,相較於其他家散熱器與 PCB 都為同一方案的衍生產品,撼訊在這個系列中所下的重本又可見一番,當然選擇越多,對消費者是好也有壞,好的是有各種價格的產品可以選,壞的也是因為產品太多不知道怎麼選。 先說說這三個系列的差別。 Regular 系列,屬於最普通的產品,也就是目前市面上的單風扇的 R9-270X,外表相當的不吸引人,憑著價格低取勝,畢竟眾多消費者在意的不是外表的酷炫,而是最根本的錢包深度問題。 TurboDuo 系列,具有較高的出廠核心頻率,設計上也較 Regular 系列更注重外觀,目前市面上的版本皆為雙風扇散熱器產品,同時色調皆是統一的黑紅色系,當然在 PCB 用料上面都稍有加強,至少不是降規,Cost Down 下的產物。 極速+ 系列,若是沒有 DEVIL 系列在上面的話,則是該價格帶的頂規產品,用料與頻率都是精挑細選過後的產品,大致上出廠核心頻率都是業界中最高頻率,PCB 設計完全以超頻為設計,不過當然沒有華碩 ROG 那種瘋狂,屬於不喜歡動手 MOD 的極限玩家級別的產品。 TurboDuo R9 270X 是目前撼訊推出的第三款系列產品,前面已經有了 TurboDuo 7790、TurboDuo R9 280X,還有目前的這一款。 外盒包裝上已經改為目前這種挖洞簍空的雕字設計,不過貼和度並沒有非常服貼。 [img]http://goo.gl/37hQZL[/img] 背面其實就是各家廠商針對自家的技術做簡單概略的說明,可以明確的看到降低 13% 噪音與降低 11% 的溫度,沒有意外的話就是指與公板卡所做的比較。 [img]http://goo.gl/n7S4F1[/img] 內盒就沒有極速+ 那麼的高檔採用泡綿開模,而是比較環保的用了瓦楞紙做出的固定材,加上靜電袋的緩衝。 [img]http://goo.gl/L9rEOk[/img] 配件部分只提供了簡單的安裝手冊、驅動程式光碟與 DVI 轉 D-Sub 轉接頭。 [img]http://goo.gl/PzMncO[/img] 卡本身採用了黑框紅線的配色,這個顏色自從被 EVGA 拿來使用後,漸漸的變成超頻所代表的顏色,在華碩 ROG、微星 Gaming 系列中也可以看到這種配色,當然若是有心,你也可以自己彩繪,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顏色。 [img]http://goo.gl/N5FTGw[/img] 背面則是緊密元件,可以大致上看出核心那堆陶瓷電容位在 PCB 中央,右側則是供電模組。 [img]http://goo.gl/gBdvpZ[/img] 接著就拆解散熱器本身,採用 2 顆 8 公分風扇做主動式散熱,屬於 11 扇葉的款式。 [img]http://goo.gl/rG6WdW[/img] 風扇則是 Power Logic 所製造的產品,型號為 PLD08010D12HH,原廠提供的規格為 12V 額定電壓輸入,0.35A,耗電量則是 4.2 瓦,轉速可至 4000 rpm,噪音分貝則是可以達到 34.5 dBA,屬於滾珠軸承產品。 [img]http://goo.gl/1VKPVs[/img] 負責熱傳導的部分則是用採用常見的鋁製散熱鰭片搭配熱導管,不過熱導管的部份並沒有做鍍鎳處理,較易因台灣的氣候潮溼而出現銅鏽,進而影響到效率。 [img]http://goo.gl/PuvvJw[/img] 熱導管的部份則是使用 3 根,分別是 1 根 6 mm U 型熱導管、2 根 8 mm G 型與 U 型熱導管,不過上一張圖片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只有 2 根熱導管,那麼還有一根在哪裡呢?實際上有一根並未穿過散熱鰭片,而是直接貼和在底部,算是蠻奇特的想法。 [img]http://goo.gl/dPDCxm[/img] 與 GPU 核心接觸的部份則是純銅底,當然鍍鎳處理也少掉了,不過這個部分的影響較熱導管部分細微,長時間接觸空氣的機會較低。 [img]http://goo.gl/NN07Vw[/img] 兩顆風扇的供電接口則是使用了 4 pin 的方式並聯兩顆風扇。 [img]http://goo.gl/Zu49Z5[/img] PCB 的部份則是使用較緊湊的佈局方式,靠近顯示輸出 I/O 的部份為核心供電,中央則是 GPU 核心,右邊尾端則是記憶體與 I/O 部分的供電。 [img]http://goo.gl/fxDprw[/img] 核心部分使用了 5 相供電,採用 CHiL Semiconductor ( CHiL ) 的方案。 [img]http://goo.gl/tEkj4V[/img] 主控採用 ChiL 的 CHL8225G,官方規格為 5 相數位控制器,這邊全用上了,搭配的 DrMOS 則是使用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的產品。 [img]http://goo.gl/xJCBTb[/img] [img]http://goo.gl/YPDEfg[/img] 記憶體與 I/O 部分則是分別在上下兩側。 [img]http://goo.gl/sRfKSC[/img] 記憶體的部份則是使用 Anpec Electronics 所製造的 APW7165C。 [img]http://goo.gl/3B6nEQ[/img] I/O 的部份則是 O2Micro 生產的 AM113。 [img]http://goo.gl/oTSYYa[/img] 顯示卡本身需要 2 組 PCIe 6 pin,位於整張 PCB 的末端,這邊需要注意的一點為,並非一般顯示卡常見的安裝方式,所以機殼深度較短的使用者需要考量到顯示卡本身的長度與 2 組 6 pin 電源的線材預留空間。 [img]http://goo.gl/bw9KEI[/img] 核心部分為裸晶封裝,晶片生產的週期為 2013 年 38 週,另外周圍皆有金屬框保護整個裸晶的受力方式不會因散熱器安裝不當而毀損。 [img]http://goo.gl/jZ3Dl3[/img] 記憶體則是 Elpida 所生產的 W2032BBBG-6A-F 原廠規格為 1.5V 6.0 Gbps。 [img]http://goo.gl/LU38uy[/img] 視訊輸出部分就涵蓋常見的使用規格,包含 2 組 DVI ( 其中 1 組可以轉換成類比輸出 ),HDMI 與 Display Port 各提供 1 組,同時出廠時皆附有保護膠套防塵防鏽。 [img]http://goo.gl/PKeVkK[/img] DVI 輸出的部份皆有屏蔽雜訊處理,可以降低顯示輸出的雜訊問題產生。 [img]http://goo.gl/M9ksrg[/img] 測試就以常見的 Full HD 解析度進行測試。 配備: CPU:Intel Core i7 4930K MainBoard:EVGA X79 Dark RAM:SAMSUNG Original DDR3-1600 4GB*4 SSD:KINGSTON HyperX 240GB [img]http://goo.gl/74vo5A[/img] 可以看到效能上其實就與大部分的 AMD Radeon R9 270X 差距不大,也就是出廠預設頻率上的差別,在撼訊這三張卡中,TurboDuo 顯得非常難訂價,既排在極速+ 底下,又比 Regular 系列要好,加上在文章一開頭已經說了 300 元的價差內要在塞上一款產品,頂多一兩百元的差額就可以升級至更高規格的產品,是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不過也有一種可能性是 TurboDuo 是要直接取代 Regular 系列的產品,若是這樣,相對價格與其他牌較低,得到的產品也並未是縮水下的產物,無疑是對消費者最大的吸引力。 --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2.121.114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muko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