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經好意在網路發表心血之作,卻慘被抨擊到體無完膚導致心靈受創的經驗?也許您不用太在意,請看下面這個例子。
跟其他地方的攝影作品發表平台一樣,flickr也有一個叫DeleteMe!的群組,而且這個群組的LOGO還使用一個人扶在馬桶前嘔吐的圖案,表示你的作品在這邊可能會被抨擊到令人作嘔的糟糕程度,如此各位可以知道這個地方生人勿近吧!
有個Rabelo在這個十八層地獄中貼了一張照片,就是上面這張。果不其然,當你買好雞排帶好板凳想來欣賞多少人搶著噓爆他的時候,竟然發現天空早已黑壓壓的滿天箭矢,就跟電影英雄李連杰最後一幕那樣變成刺蝟。「手晃!」、「是在拍啥?」、「畫質真爛!」、「知道怎麼對焦嗎?」、「這麼模糊看個鬼!」、「太假了!」、「不爽不要貼!」,不過這些排山倒海的聲浪並沒有絲毫打擊到Rabelo,因為這張作品是已故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拍攝,而且曾經以265,000美元的天價賣出,當後來有人指出這是布列松名作之後,批評聲浪轉變成一連串的神作驚嘆讚美文。
批評別人作品的現象在網路上其實屢見不鮮,只能用鍵盤批評攻擊別人,自己卻拿不出什麼佳作者,稱之為鍵盤攝影師。
這張作品至少有二個重點值得我們關於學習:
一、複合性線條運用:我們生活中充滿各種線條,線條不僅是純粹的幾何元素,每種線條也隱喻著各別感受,水平線表平穩、垂直線表緊湊、斜線表力道、曲線表優美圓潤、螺旋線表集中,複合性線條運用可以讓畫面產生不同線條所帶來的多層次感受。布列松不只是新聞攝影大師,也是線條美學大師,他曾說過相當在意畫面中的線條表現,我們可以從布列松很多作品中,觀察到他經常將主題安排在主要線條上。
二、視覺引導力:複合性線條運用並非只要把線條通通放進來大鍋炒,你必須選定主線條,並賦與主線條的任務,精確地讓其他次要線條發揮各自的感受,卻又不干擾主線條的任務。舉例來說,這張作品最精要的地方在於透過樓梯的主角螺旋線,強力地引導視覺到螺旋線末端,並且在末端安排了一個騎著單車的男子,讓觀賞者的視覺被引導至此處產生一個視覺焦點,模糊的身影顯示單車男子正在移動中的狀態,他的位置顯示布列松決定性瞬間的精準度。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布列松本身具有繪畫底子,在文藝復興時期,我們可以發現大量的繪畫作品充滿著幾何圖形,包含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梯形、圓形、橢圓形,而且大量的畫作主體都落在幾何圖形的線條上,因此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若有企圖心要攝影精進,應廣泛地閱讀攝影以外的書籍或知識,觸類旁通。以我本身為例,我的攝影構圖靈感來自於我對印象畫派的認識,反而不是XX攝影聖經或XX這樣拍就對了這種書籍,而我的攝影靈感常來自於文學,也不是攝影書籍。
布列松的第一台萊卡相機
缺乏構圖能力者,僅能將畫面元素不加思索地放進畫面。一般構圖能力者,能將畫面元素安排妥當,表達美感、傳情達意。構圖能力上乘者,能進一步透過畫面元素影響觀賞者的心理感受,包含精準地引導視覺焦點及順序,也就是視覺心理的佈局。
觀摩攝影大師的作品有助於提昇我們的構圖能力,攝影視野以及觀察能力,若能進一步閱讀到攝影大師的學習歷程或心得,那就更棒了,這方面對於攝影學習者而言,價值極高,而鍵盤攝影師的批評內容往往空洞平庸,諸君不要放在心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