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狗狗的認知,選擇排泄的處所,有三大重點:
一、是位置選擇,即廁所的位置。
狗狗是穴居動物,他不會在自己的窩內排泄。如果留下排泄物的味道,會成為天敵的記號。當小狗學會自行排泄時,就會在遠離巢穴的地方排泄,這是狗的基本習性。由這種習性可以瞭解到,廁所應該盡可能遠離狗的巢穴。不過寵物店或國內繁殖場的狗狗媽媽都關在籠子內,讓狗狗一生都沒有乾淨的環境,所以狗寶寶常常學到的都是隨地上。
二、是材質,即馬桶的選擇。
一般小狗約在7至8周齡時,會決定它本身對於馬桶的偏好。如果狗狗小時候學習認知的馬桶是堅硬平滑的材質,那它就會在家中地板、戶外柏油馬路上排泄。想改變狗狗的上廁所位置或習慣,我們就要對其進行漸進式引導,並給予適當獎勵。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便便】或【尿尿】的口令,讓狗狗排泄跟口令產生連結。再來才能訓練狗狗改變位置或習慣。每天訓練,大約需要訓練半年,就會成功。
三、是掌握時機,通常狗狗起床後、吃飯後及玩耍後,會想要便便尿尿。以我家狗狗為例,雖然一天兩餐,有的一天大三次便,有的一天只有餐後大,也有一天只大一次。通常喝水後都會想尿尿。你必須掌握你家狗狗的習性,敎起來才會事半功倍。另外可以觀察,狗狗要排泄時,小菊花會變的凸凸的。
有的人以為,讓狗的馬桶有尿味,狗就會在那裡如廁。世面上也有賣「引便液」。事實上,這種使用沾有尿臭味的報紙,讓狗記住廁所的位置方法,幾乎都會失敗。因為,狗不喜歡在沾有自己尿臭的地方尿尿。即使報紙(個人並不建議,因為尿在報紙很臭)或尿布的表面已經乾了,只留下些微的臭味,狗憑著自己敏銳的嗅覺,聞到就會認為「這裡已經髒了」,而到其他處所排泄。因此,在狗排泄後要立刻換上乾淨的報紙和尿布,這才是正確的如廁教育。
那麼到底該如何進行如廁訓練呢?秘訣在於狗的習性。
不管是養在陽台、庭院或室內,幾乎都讓狗狗在空間內自由活動,少有人為狗做一個狗窩,讓狗可以在裡面安心的休息。狗窩(建議用運輸籠)配合圍欄,來代替巢穴及限制狗狗活動的區域,如此主人不在時,也不用擔心回家到處是屎尿。狗窩的設置與否,和小狗的如廁訓練有很大的關係。為狗安排狗窩後,廁所設置在距離狗窩稍遠的地方,當狗一離開狗窩時,就要先帶它去廁所,讓它如廁。一間始,即使對狗下「尿尿」口令,它也可能尿不出來,所以可以另外再用圍欄將狗廁所圍起來,把狗放在裡面,在狗未完成排泄之前,就一直將它關在圍欄中,完成排泄後,才放它出來,並給予獎勵(口頭或零食)。有的狗狗不喜歡主人看他排泄,有的要人陪。如果10分鐘不排泄,請關回狗窩30分鐘後重新再來,這需要一點耐心。
平常可以讓他自由活動,但在飼主外出或晚上睡覺時,仍然要將它關進狗窩內(順便做籠內訓練)。只要一離開狗窩,就要帶它去廁所排泄,在不斷的練習後,狗就會產生條件反射,只要一帶它去廁所,就會立刻排尿排便,當可以做到這一點時,就完成了定點大小便訓練。
有些人認為,當狗狗隨地大小便時,一定要立刻責備,要壓住它的頭去聞臭味,教訓它。但事實上,這是錯誤的。狗狗思考是單向的,如此做狗狗的認知是,排泄>>主人發現>>被教訓>>很可怕>>以後不可以尿尿或便便被發現>>尿尿後要躲起來或躲起來尿不給主人發現;便便後要吃掉或藏起來。到此恭喜你培養出一隻環保狗。
這就像你到非洲大草原,內急,在一棵大樹下尿尿便便。突然一位非洲人跳出來,用非洲土語指著你罵,壓你的頭去聞尿然後扁你,口中並念念有詞。請問他要傳達什麼?同樣狀況,你下次就會先看看有沒有土人,或著尿了就躲起來。
其實正確的方法是,立刻將狗帶到其他房間,飼主默默地將尿液清潔乾淨,去除臭味。
另外再敎一個小撇步,可以利用狗狗愛乾淨的習性,讓他在亂排泄處吃飯,就可以斷絕他在那亂排泄。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