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中共18屆3中全會系列報導之二(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27日電)中共歷來有在「3中全會」推出重大經濟政策或宣示的傳統。其中,1978年11屆3中全會可說是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中國共產黨第18屆中央委員會第3次全體會議預定11月在北京登場,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
外界多認為,經濟改革議題將是中共18屆3中全會的重頭戲。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陳華昇接受中央社訪問說,「18屆1中全會重點在黨(中共)的人事問題;18屆2中全會重點則是政府人事,也就是國務院人事改組;18屆3中全會將聚焦在經濟政策。」
他說,「中共歷來3中全會確實也多聚焦在重大經濟政策議題上。」
回顧中共歷來3中全會,其中,以1978年第11屆3中全會影響最為深遠。
在政治上,中共11屆3中全會確立了以復出的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在經濟上,「改革開放」4項原則,則讓大陸由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計劃經濟,大步轉向商品經濟,為未來經濟起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鄧小平主導下,1984年,中共12屆3中全會通過「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從批判「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論」轉到肯定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標誌大陸改革由局部試點轉向以市場為取向的全面改革。
但中共經濟改革之路並非一路坦途,鄧小平堅持經濟建設全面開放政策,主張特區要吸收外資,提出「貓論」、「摸著石頭過河」等理論。
當時的中共元老陳雲則提出「鳥籠經濟」,鳥是指「搞活經濟」,籠子就是「國家計劃」。他主張經濟只能在一定範圍開放,不能全面開放,要走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一系列講話,包括要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不要糾纏「姓資(資本主義)或姓社(社會主義)」的問題、「發展才是硬道理」等。
在鄧小平主導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基本路線」(即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被寫進中共黨章。
1993年,中共14屆3中全會則制定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例如規範國有企業改革方向,希望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等。
2003年,中共16屆3中全會則通過了「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國企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等。
2013年,11月將登場的中共18屆3中全會,經濟改革仍最受到注目,包括財稅體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革(例如養老金改革)等,都有可能觸及。屆時會宣布何種改革,全球拭目以待。102102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