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本報訊】
大陸房市出現泡沫破裂危機的訊號,台灣幸災樂禍「中國崩潰論」的聲音又紛紛出籠,《自由時報》16日刊登題為〈與中國牽扯不清,台灣必受其害〉社論,鼓吹台灣從政治、經濟、文化和中國斷得乾乾淨淨。
2008年後民進黨兩次總統大選挫敗,民進黨自己做的民調也顯示,高達40.7﹪的受訪者不能接受「逢中必反」,證明這種典型的台獨論調,除了深綠自我安慰之外,早已沒有市場。
然而,我們要提醒的是,大陸經濟「硬著陸」風險正在升溫,若大陸房市泡沫破裂,在當前高度全球化時代,全球包括台灣,都會受不小衝擊。如果台灣經濟受牽連而陷入衰退,失業率上升,台獨勢力一定會見縫插針,煽動「反中」浪潮,屆時經濟問題會演變成政治風暴,兩岸和平發展道路更加顛簸,不可不慎。
大陸房地產市場是全球經濟中最重要的行業,不但在大陸經濟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亦為從澳洲到祕魯的工業大宗商品生產商帶來豐厚的利潤,是世界各國對大陸出口的支柱。
過去幾年內,大陸房市即將崩潰的預言不絕於耳,卻始終未應驗,即使習李政權上台後,默許大陸經濟適度降溫以利調整結構,大陸GDP成長率仍舊在7%以上,為全球經濟成長火車頭。但如今局面正發生變化。自2013年年中以來,大陸房市持續走軟,各項房地產活動指標不斷透露房市崩盤的悲觀訊息。
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2014年1至4月分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顯示,4月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續降至95.79,比3月回落0.61點,逼近「適度水準」下限(指數95)。至於1至4月商品房銷售面積2億7709萬平方公尺,年減6.9﹪,降幅比1至3月分擴大3.1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人民幣1兆8307億元,下降7.8﹪,降幅比1至3月分擴大2.6個百分點。
房市的不景氣及經濟成長趨緩,銀行呆帳風險上升,貸款趨緊影響住宅需求,導致建商銷售下滑。大陸央行12日發布公告,要求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15家商業銀行「提高服務效率,及時審批和發放符合條件的個人住房貸款」,坐實了大陸房市正面臨迫在眉睫的危機。
儘管眼前危機重重,但我們認為,這是大陸經濟結構從過度依賴出口和投資,轉型為內需市場的陣痛。過去因擔心經濟「硬著陸」,北京當局不斷祭出貨幣及財政政策,助長房市泡沫膨脹。但泡沫終有破裂一天,拖越久,受到的傷害只會越大。當前萬萬不可重蹈覆轍,效法2009年推出大規模刺激經濟政策,否則調結構的努力將功虧一簣;這段時間造成的經濟損失也付出東流。
面對大陸經濟調結構大任,西方或台灣對大陸抱持「中國即將崩潰」的看好戲心態,我們都深深不以為然。因為,若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幸土崩瓦解,不止台灣,全世界任何角落都難逃一劫。這是全球化的宿命──你我同在一條船上,船破了浸水,大家一起落海。西方國家在關注大陸經濟及金融風險的同時,也要學會伸出援手,促進相互繁榮,而非抱著「趁機搞垮中國」心態落井下石。
同時,政府相關單位要提早追蹤,清楚掌握當大陸經濟下滑多少百分點,銀行和企業損失的程度,預備好足夠財政政策預算,防止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及失業率攀升。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謹記兩岸「共存共榮」道理,兩岸經貿往來密不可分,無論接不接受、是好是壞,都是短期難以逆轉的進行式;即使台灣經濟受大陸房市牽連,和經濟「過度傾中」也無絕對關係。畢竟,我們所處的,是華爾街交易員按錯一個鍵,就會造成全球股災的世界。不論是美國金融海嘯,或中國房市崩潰,都是你我切身相關的事。互相指責、借題發揮,只會挑起無謂的仇恨,無助於台灣經濟的繁榮與兩岸的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