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被稱為全球化的時代,資深記者暨作家Thomas Friedman甚至以「世界是平的」為名,撰寫了一部探討全球化過程的暢銷之作。全球化這個概念看似滲透世界各個角落,但你是否曾認真思考過,自己的生活有多全球化呢?
我們有多全球化?
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讓我們感受到何謂「天涯若比鄰」;科技的進步,更削弱了空間的阻礙,使人員、貨物得以快速流通,我們儼然是地球村當中的一份子。然而,經濟學家Pankaj Ghemawat可不這麼認為,在他眼裡,這個世界根本還沒被剷平!全球化不過才剛開始。
Pankaj Ghemawat幾年來持續收集各種跨國要素的相關數據資料,試圖從較為科學的角度來看待全球化的進展。比如說,你知道2011年國際通話秒數,佔所有通話秒數的比例是多少呢?僅有百分之二!如果加上網路通話的部分,也不過佔百分之七,這個數字大概遠低於一般大眾的預測,顯示人們主要的通訊對象還是侷限在本國範圍之內。
這幾年,Facebook、Twitter等社群網站席捲全球,但社群網站的出現,是否真的擴大了人們的交友圈?細究臉書使用者的好友名單,Pankaj Ghemawat發現,人們約莫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臉書好友來自於不同的國家。
如果我們將焦點轉向全球投資,直接由國外投資的比例又是多少呢?在這個國際貿易興盛的時代,你絕對無法想像,國外直接投資的比例竟然不到百分之十。由此可見,我們所身處的這個世界似乎離高度國際化的標準還有一大段距離。
現實的落差
也許讀者們看到這裡,會對這些「過低」的數據感到驚訝不已,不過這也是正常反應,哈佛商業評論曾經透過雜誌讀者,針對這些數據做了一項預測。調查發現,人們所預測的結果,大多比實際數據高上三、四倍!Pankaj Ghemawat在世界各地所做的幾次調查,也大致呈現出相同的結果,可見我們對全球化的感知有多大的誤差與扭曲。
為什麼大眾的預測會與現實情況出現如此大的落差呢?Pankaj Ghemawat認為,有關全球化議題的調查資料不足是原因之一。許多人對全球化傾向的觀察,缺乏數據圖表、參考資料的支持,人云亦云的結果,容易使我們對長期以來所被灌輸的看法深信不疑,甚至認為反對者的想法陳舊過時。這也就是為什麼Pankaj Ghemawat鼓勵大眾自己找出數據,試著去評估,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是否正確無誤。
另一方面,科技能力被過度誇大也可能是個問題。前面提到有關Facebook好友名單的調查顯然很有意思,當我們以為網際網路的出現,就此打破空間的限制、文化與政治的藩籬,大量提升國際交流機會時,卻忽略了科技是基於人們原本就已經形成的人際關係,大部分的人並不會在Facebook上隨意交友,絕大多數還是仰賴現實生活中既有的人際網絡運作。
世界3.0
既然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全然無國界的全球化環境,那又該如何定義眼前的趨勢呢?Pankaj Ghemawat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概念:「世界3.0」。有別於世界1.0以地方為核心,也不同於世界2.0強調世界大同的地球村概念,世界3.0介於兩者之間,承認國與國之間有所區別的前提下,相信彼此之間能夠互通有無,溝通無礙。
世界3.0最好的例子,就是區域化經濟成為一種主流現象,無論是雙邊貿易協定,還是形成自由貿易區,跨國貿易有很高的比例是介於周邊國家間的商業互動,距離全球市場的形成,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也許,我們從來都不是生活在一個平坦的世界
Pankaj Ghemawat認為,對全球化程度的高估,不僅可能為人們帶來過度的恐懼,同時也會阻礙世界朝更開放的方向發展,無助於增進人類福祉。
他對全球化的想法或許有些積極,缺乏對負面影響的檢討,卻也提醒人們應該重新檢視對世界的認知。畢竟,當我們更了解當前全球化的進程時,或可緩解全球化與反全球化陣營的對立,從客觀的角度衡量開放所帶來的成果與負擔,並為此做好更全面的準備,確實為社會帶來更美好的願景!
撰稿:Tina
中文字幕版本請上TED官網觀看
本文獲TEDxTaipei授權轉載,原文連結在此
在2009年TED開放授權後,TEDxTaipei也隨之成立。一群充滿熱情的夥伴,透過TEDxTaipei平台,以改變世界為目的,呼籲群眾參與世界,創新學習、讓智慧轉化行動,好點子遍地開花。TEDxTaipei每年將會舉辦一次大型年會,及數次中、小型活動,已累積上百支影片,包含作家蔣勳、舞蹈家許芳宜、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等,這些影片可於TEDxTaipei官網上瀏覽。
TEDxTaipei官網、粉絲團
留言列表